气雾栽培
首页栏目首页中心主任中心简介中心动态中心管理在研项目对外交流领导关怀新闻报道学员风采荣誉展示技术背景人才招聘
当前栏目:
2025年6月7日 作者:xwz2367609 [返回]
次生代谢物:开启品质农业与天然食物新时代

在现代农业与健康饮食的发展进程中,次生代谢物逐渐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它不仅是植物适应环境的关键要素,更在品质农业、生态绿色防控以及天然食物生产领域发挥着核心作用。

 

植物在受到激发因子作用后,会通过信号的获取、传递与转导,激发次生代谢相关基因表达。这一过程能让原本含量低或不含某些活性成分的蔬菜瓜果产生新的物质。以生菜为例,经过诱导,其多酚类物质含量提升30 - 40倍,特定物质含量提高190多倍,实现从普通蔬菜到富含次生代谢物的天然食物的转变。

 

天然食物是农产品的最高等级形态,它不仅具备丰富的营养,还含有一种或多种对人体生理机能具有调控作用的次生代谢物 。这些次生代谢物能够调整人体生理机能,对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免疫性疾病具有调理功效,且长期食用无副作用,与传统药物形成明显区分。从广义来看,天然食物涵盖药食同源类产品。药食同源物质本身可食用且兼具药用功效,而气物栽培技术则致力于赋予原本不具备该特性的植物以药食同源的能力。

 

从《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药材中约306种可作食物,到明代相关书籍记录的400多种药食同源植物,众多草本、木本、谷类、蔬菜类植物都展现出药食同源的特性。现代生活中,芹菜汁降血压、黄精、茶叶的多元应用、大蒜素防治糖尿病等,都体现了药食同源理念的广泛实践。荞麦碱治疗二型糖尿病、大豆黄素降低癌变率、大蒜的抗菌降脂等功能,也都源于其中的次生代谢物。

 

天然食物中的次生代谢物种类丰富多样,包括萜类化合物、酚类、吲哚类、亚麻酸类、葡聚糖类等。这些物质赋予天然食物抗氧化、抗炎、增强免疫力等重要功能。众多常见食材如绿叶蔬菜、番茄、蓝莓、茄子等,分别富含胡萝卜素、番茄红素、花青素、类黄酮等次生代谢物,成为人们获取健康的重要来源

 

次生代谢物与栽培技术紧密相连,环境调控、气候选择、标准化设施化栽培等方式均可对其进行调节。未来,中草药种植的标准化、设施化发展至关重要,这有助于确保药材有效成分达标,保障古方应用的有效性。咖啡中的绿原酸、葡萄酒中的儿茶素等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也凸显了激发天然活性成分在栽培研究中的重要性。

 

在生态系统中,次生代谢物是植物的“化学武器”。植物与昆虫之间存在协同进化机制:植物受侵害时产生防御性次生代谢物,昆虫进化出解毒功能,植物再进一步增强抗病虫能力。基于此,采用超声波萃取技术进行生态生物化防控成为新方向。将基地周边植物粉碎后萃取次生代谢物制成叶面肥飞防,简便高效且无需区分植物种类,可有效防控虫害、提升作物品质。

 

生物以适应环境为进化基础,水培花卉驯化、盐碱地番茄种植等都是生态适应性栽培的实例。植物与生物间通过化学物质“交流”,使得生态系统复杂多样。未来,研究诱发因子促使蔬菜瓜果收获前合成有益次生代谢物,是天然食物发展的关键。现有实验已证实,通过激发培育可在不改变植物基因的情况下,显著改变次生代谢物含量。

 

超声波萃取设备的应用为防控与培育带来便利,小型设备价格亲民,能在低温下高效释放植物内含物。中草药种植面临人工与野生药材药效差距大、陆地种植问题多等挑战,未来在树林间隙进行气物培套种,减少人为干预,可激发次生代谢物产生。气雾栽培适用于所有中草药,通过技术调控可提升药用成分含量、控制成熟时间。目前与高校、企业的深度合作,正推动药用植物产业化开发与标准化建设。

 

次生代谢物研究与应用为农业与健康领域开辟了广阔前景。无论是品质农业发展,还是天然食物生产,其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技术进步与研究深入,次生代谢物将为人们带来更优质的农产品与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农业现代化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驱动力。

 上一篇文章:次生代谢物研究及功能型农业与生物制药发展路径
 下一篇文章:次生代谢物与药用植物栽培:从土壤到气雾的革新之路
  点击数:558  本周点击数:51    打印本页   推荐给好友    站内收藏   联系管理员    

与此文相关文章:

 
最新的文章: 点击排行榜: 本周热门文章:
 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农…
 工业化与生态化融合:…
 农业工业化:融合创新…
 生态化与工业化叠加:…
 东亚生态多样性视域下…
 
 标准智能化快繁基地的…
 未来农业发展的最新项…
 cctv7台《科技苑…
 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在…
 柳树图片--垂柳,青…
 
 标准智能化快繁基地的…
 迷你携带植物具有广阔…
 草莓气雾栽培及关键技…
 1256平方米鸟巢温…
 农业工业化:融合创新…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本站网络实名:"植物快繁_植物克隆_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城市观光农业","芽苗菜"," 气雾栽培技术","草地果园","荧光花卉"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丽阳街号 邮编:323000 联系电话:0578-2268927 email:2671654005@QQ.com浙公网安备 号  
新型农业记录 浙ICP备2022027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