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用植物的研究与生产领域,次生代谢物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决定药用植物药效的核心要素,还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同时也为药用植物栽培模式的革新指明了方向。
从生物学和生态学视角来看,次生代谢物具有双重功能。在生物功能层面,当植物启动次生代谢,便激活了自身的防御机制,能够抵御病害、虫害以及昆虫、动物的侵袭。例如,面对外界威胁时,植物通过合成特定的次生代谢物来增强自身抵抗力。在生态功能方面,次生代谢物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关键媒介。植物与植物之间可借助自身代谢产物实现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中生物交互的重要方式 。
当前,以次生代谢物为主导的中药材栽培面临诸多困境。在传统土壤栽培模式下,许多次生代谢物存在含量低、不稳定的问题,同时还面临重金属超标、农残等隐患。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品质与安全性,也制约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而气雾栽培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难题带来了希望。采用气雾栽培,能够有效规避土壤栽培的弊端,不仅可以解决重金属和农残问题,还能将原本不可控的药用成分转变为可控状态。这意味着通过精准调控,我们有望让药用植物的药用成分在现有栽培基础上提升50%,使其达到传统古方中野生药用成分的含量标准,从而推动品质药材的发展。
次生代谢物与矿物质元素紧密相关,而矿物质元素的合理调配又与营养液配方息息相关。在人工栽培过程中,由于对土壤的无序化学操作,导致土壤中许多元素缺失,进而影响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例如,土壤中的钾、镁、锌、磷等元素的差异,会使药用植物当归的次生代谢物出现不同;锌元素含量会影响杜仲中氯叶酸的含量;锰元素对绿叶山相关苷类、桃叶珊瑚苷等具有正向影响,能够提高其含量;硒元素则对总黄酮的含量有着显著作用 。此外,钙、钠、锰、铁、锌等元素也分别对不同药用植物的次生代谢物积累产生影响,如钙和钠影响某些植物中白藜芦醇的含量,锰、铁、锌利于丹参中丹参素和丹参酮ⅡA的累积。通过气雾栽培,我们可以对矿物元素进行精准调控,从而形成标准化的栽培模式,解决因土壤环境差异导致的种植差异问题。
肥料调控是影响次生代谢的重要因素。大量元素氮和磷对次生代谢有着直接影响。氮肥增加时,植物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下降,因为这些碳水化合物作为底物参与代谢,使得单萜类次生代谢物水平降低,但以氨基酸为前体的代谢却会提高;反之,氮素降低会使植物体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升高,进而促进含碳次生代谢物如单萜、纤维素、酚类化合物和萜烯类化合物的产生。因此,通过限制氮肥和磷肥的使用,可以调控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相关次生代谢过程,有利于黄酮类物质的积累。在气雾栽培中,我们能够依据不同作物的特性,通过配方调控肥料,同时利用迷雾的间歇与持续时间来控制水分,实现精准的控肥与控水。
除了肥料,环境因素对次生代谢物的产生也有着重要影响。pH值不同会导致次生代谢物产生差异。微酸性(pH值6 - 7)环境最适宜三七生长,在此条件下,三七的皂苷等药用成分含量较高。土壤酸碱度还会影响生物碱的积累,强酸性土壤中生物碱含量可低于4%,而碱性土壤中则可超过15%。此外,连翘苷含量与pH值呈负相关,地黄中某些成分的含量与弱碱性和透气性相关。同时,pH值会改变元素的有效性和吸收价态,如pH值升高,二价锰有效性降低,三价、四价锰有效性提高,从而影响植物对锰元素的吸收 。
盐分和营养液浓度同样影响次生代谢物含量。三七和人参等植物适合在低盐度(EC值低)的营养液中生长。当营养液浓度升高,植物处于盐胁迫状态时,体内会产生大量脯氨酸来调节细胞渗透压,保护根系免受离子伤害。盐碱地野生植物体内高含量的脯氨酸,为次生代谢提供了前体物质。在盐胁迫下,植物会积累酚类次生代谢物,不同盐胁迫程度下,植物叶片中酚类物质含量存在差异。此外,微生物胁迫也能提升次生代谢物含量,如对生菜使用菌肥诱导后,其酚类物质提高了30 - 40倍,甘露醇含量提高了一百九十几倍。
海拔高度对次生代谢物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随着海拔每升高1000米,太阳光总辐射量增加8%,紫外线辐射量增加约9%,整体辐射增加18%。虽然高海拔地区的紫外线对植物生长不利,但却能极大地促进和强化次生代谢。为了抵抗紫外线造成的损伤,植物会形成防御机制,增加叶片中酚类和黄酮类次生代谢物的含量,这些物质既能吸收紫外线,又能清除氧自由基。不同海拔下,药用植物的次生代谢物含量表现不同。例如,金盏花的酚酸类成分含量会随海拔变化而改变;西洋参总皂苷含量在不同海拔区间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这与不同海拔的云雾状况影响紫外线照射量密切相关 。高海拔地区复杂多样的生物生态因子和气候因子,使得药用植物的成分种类更丰富,含量更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提倡利用高山高海拔地区发展林下药草。未来,我们将探索如悬吊式等对生态无破坏的栽培方式,并不断完善设施以适应高山生态环境。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会对次生代谢物产生影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提升光合作用效率,促进以碳代谢为基础的次生代谢物如绿原酸等的含量增加。高海拔高山地区通风良好,拥有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环境。同时,二氧化碳浓度决定的碳氮比也会影响次生代谢物的形成,高碳氮比有利于以碳为基础的次生代谢物生成,低碳氮比则有利于以氮为基础的次生代谢物生成。
综上所述,对次生代谢物的深入研究,为药用植物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方向。从土壤栽培到气雾栽培的转变,从肥料、环境因素的精准调控到高山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每一个环节的探索与实践,都将推动药用植物栽培向更高效、更优质、更生态的方向发展。未来,我们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次生代谢物的生态功能,不断完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为中医药产业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